互联网项目可行性分析的”3+1”法
参加过多次互联网项目的初期规划,其中不乏BBS、商城、行业门户、网游以及其他特殊的奇奇怪怪的模式,多数项目都是在创意到规划的过程中被枪毙了。平心而论,所有的创意都是好点子,但在实施之前的规划阶段总会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,或者规划和设计禁不起推敲评价。花费较大的精力对于互联网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,这绝对是有必要的,它最大的益处就是避免错误投资。因此,我一直试图寻找一些规律,使得思路结构化、简单化,为规划设计和分析评价提供一种简单的方法或曰思考模式,这就是所谓的“3+1”分析法。
何谓“3+1”分析法?听起来高深的概念,说破了会简单得令人发笑。即,在规划或判断一种互联网模式时,以“三个问题,一个条件”作为尺度进行分析,也许由此你会迅速得出结论——“这个互联网项目能否成功”。
第一个问题:这个项目有什么吸引用户的特殊亮点或特殊办法?——推广基因
第二个问题:项目通过什么样的模式使得用户活跃使用并长期驻足?—— 业务模式
第三个问题: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赚钱?——盈利模式
一个必要条件:自身资源对三个问题的供应力是否足够
关于推广基因
把推广当做项目运营之后的事,这绝对是一个危险的观念。互联网的特性之一在于,只有大量用户的积聚才能使得平台产生价值,除非你运营的是一个面向小众的B2C模式。关于政治和商业的故事都告诉我们,在人数众多的无利益关联的人群面前,所有人都是平等的;如果你要积聚他们,你只能让自己的表现更为突出。作为运营者,大家都掌握着常规手段,例如烧钱做广告,做搜索引擎排名,做交换链接,做SEO优化……忙到最后我们发现,在常规推广手段下,没钱的肯定拼不过有钱的,有钱的也不一定能拼成功。如果等到网站发布之后才去面对推广问题,那时候基本只能采用常规推广手段,这简直太可怕了。失败的教训告诉我们,我们应该在策划和规划的时候,便寻求或建立项目的推广基因,如果找不到这样的基因那这个项目宁肯不做,除非你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同时不怕失败。
什么是便于推广的基因?当全社会都在炒股时,建立一个股票网站?当智能手机热销于市场时,建立一个PDA论坛?这不是便于推广基因,因为它们是随着社会热点的产生而产生的,是别人也可以借用的资源,因此那不是你的基因,而是你需要借用的社会趋势。真正的基因是植根于业务模式、业务内容或者运营者自身的东西;换个角度说,如果你有一个精彩设计,你有一些别人得不到的内容,你有一些特殊的社会影响力,使得你不必花费太多的费用,就能够快速吸引网友参与,那么这种优势就是你的推广基因。开心网的推广基因在于“朋友之间的恶作剧兴趣引发的口口相传”;万方数据的推广基因在于它掌握着大量的学术论文;税务局网站的推广基因在于所有的商户都必须在他的网站上报税。搜狐、新浪和的推广基因是什么呢?答案应该是“没有”,他们是依靠大资本支撑的产物,换句话说,如果你的项目没有推广基因,那么就和搜狐新浪这样等级的竞争对手去拼吧。
关于业务模式
业务模式是互联网项目设计中最受关注的部分,它说明了用户来这个网站做什么,怎么做。然而 “做什么,怎么做”其实仅仅是一个载体,是静态的内容;他真正的价值在于前文提出的第二个问题“项目通过什么样的模式使得用户活跃使用并长期驻足?”即活跃度和忠诚度。在规划的时候,我们不仅需要思考“用户做什么,怎么做”,还必须对活跃度和忠诚度进行详细的设计;同时,评判一个网站规划有没有成功的可能性,我们也可以从这两点入手进行分析推演。
活跃度的实质在于,网站的服务是否“有趣”或“实用”;而忠诚度的实质在于,网站的服务是否永远让客户感觉“有趣”或“实用”。作为设计者,我们一贯追求满足客户的需要、模式尽可能简单,在策划时,设计者通常也会想出很多种办法来提高活跃度—— 这其实并不难;但对于忠诚度而言,可能的确要依赖于网站的先天属性了,包括战略、模式、服务供应能力甚至人文主张,这是设计者在策划时必须预先论证的,也是评判项目规划时的一个指标。
关于盈利模式
互联网的盈利模式只有那么几种,每一个项目规划都会关联几种盈利模式,尤其在投资或立项过程中,设计人会把这些模式尽可能多的罗列出来。在分析项目规划的可行性的时候,我们其实只需关注几点。
首先,盈利模式关联的市场空间是否足够大。如果网站面向的潜在客户全都给你付费,而总金额只有几千万元,那么这个项目最好不要做了。
其次,盈利模式是否可行,拟定的客户是否真的愿意付费。这一点是很关键的,尤其是在规划初期,所有的设想都来源于未来的假定,而盈利模式是假定中的最后一环,所以在规划时往往由于“思维耐力”不足而被一带而过。同时,“人气就是钱”这个观念根深蒂固,所以人们经常容易对此的估计过于乐观,认为人气聚集了就有钱赚了。实际是这样么?看看开心网就知道了。
第三,盈利模式什么时候能够启动,现有资金能否撑到赚钱的那一天。
关于供应力
遇到过这样的事情,而且不止一次。项目的各方面分析论证评价较高,但就是无法执行下去,或者项目半途而废。道理很简单,就是资源的供应力不足。在这里资金是一个重要的因素,甚至可以说——只要有了足够的钱,一切的麻烦几乎都不是问题,不过问题是,没钱怎么办?现有的那点资金,要满足技术、内容、推广、运营等各方面的需求,某些特殊的业务模式或内容还要特殊的社会关系,那么团队现有的供应力足以应付么?对于线下服务依赖较强的电子商务类网站,需要干练的团队和物流配合,这时候也许资金都解决不了问题了。
供应力的麻烦看似简单,但在规划中真的容易落入自己给自己设置的陷阱。影响供应力的因素有很多,资金、技术能力、外部资源依赖、政策、团队能力、内容、合作……哪一个地方在设计时被忽略,项目很可能就会在哪一个地方摔倒。因此,在进行互联网规划或分析中,有必要把供应力重要因素详细考量。
综上所述,三个问题,一个条件的,其实只是互联网项目运作过程的关键点而已,而所谓的 “3+1”法只是这些关键点的归纳,它代表了模式设计时的思维结构、先后顺序和重点关系。通过这样的结构,我们可以在规划和设计中明确自己的思路,也可以对已经成型的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和评价,力求减少错误投资,增加项目的成功率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