识别脚是外翻还是内翻
1. 先说内翻和外翻。(supination,normal,pronation)
以物理学方式描述翻转,都要先确定“静止参考系”和“转动轴”,再确定需要描述对象。
内翻和外翻,是在前后向观察时,确定脚和胫骨的相对位置和角度的描述。
因为造成损伤的情形,都是脚和小腿之间的相对位置,所以不以地面为参考系。
又由于,小腿负责向上躯干传递力量,并且大小和体量、运动轨迹相对单一,(从前后方向观察),而足部关节和骨骼韧带都多而复杂,在落地过程中形变量和摆动量大。
所以选择以小腿胫骨为静止参考系(前后方向观察)。以踝骨为转动轴。再讨论脚步在翻转时的定向。
这样,你会发现,崴脚(supination,脚踝向外,脚底向内),按照上面参考系来描述,应该是“内翻”。同理,踝部内侧支撑力量不足时发生的偏转(pronation,脚踝向内,脚底向外),是“外翻”。
到这里,我们再审查一下为何会有“内翻,外翻”的混淆,是因为我们常见情形,是以地面为参考,或者以与地面接触的脚部为参考,描述踝骨运动的方向,或者是重心偏移的方向。请注意,因为我们描述的是翻转(角度)而不是偏移(位移),所以不能以地面或者脚部为参考。
这就是混淆的源泉。
可,即使这样,混淆依然难以纠正,而且我最开始也是很难纠正,因为以小腿为参考系,而不是大底或脚底,这确实需要很强的抽象思维,而“内”“外”已经成为脑中很根深蒂固的印象了。
所以,用pronation,supination这样相对中国人来说,没有直接意义的单词,来描述这个抽象概念,反而比用有意义的“内外”更容易建立统一认识。我很推荐这样来描述。
2. 什么是Control系列跑鞋
control直译就是“控制”。为什么出现呢?
先从脚落地的动作顺序开始。
脚在空中的时候,绝大多数人都是supination状态,直到着地前瞬间都是。从着地开始,会有向pronation的过渡。这个动作与足弓的轻微塌陷一起,起到缓震的作用。也就是说,pronation是每个人都会出现的。
但是,pronation又因为各人的身体情况不同,出现的程度也不同。
对于高弓脚来说,pronation常常难以进行,整个落地过程一直处于supination状态,又有高弓难以缓震,所以,常常是缓震不足。这部分人群也被归为under-pronation。鞋底不会有对pronation的控制,并伴随减震结构(cushion)。
大约60%-70%的人,存在pronation过度的问题,只是程度不同罢了。
pronation即可以是先天的,也可以是因为过度训练或遭受外伤造成的。
因为pronation会对踝、膝、胯造成损伤,所以要想办法使得pronation被控制。
这类鞋常见做法是: a)加大内侧的宽度和触地面积,b)增加内侧鞋底的硬度。
这样,强迫脚的内侧不会塌下去。如何控制这个强迫纠正动作的“度”,就是见各个品牌功力的地方了。要有控制,又不生硬过分。
针对不同的程度,就分成under-pronation, pronation, over-pronation.
normal系列,就是足部生理结构和力量都很正常,不需要纠正。用英文neutral来描述更合适。
为何没有supination的纠正呢?因为要纠正supination,就要在外侧增加硬度;因为normal和supination都是脚跟外侧先着地,这样就降低了减震性,也降低了着地区的稳定性。反而更容易受伤。所以,各个品牌都达成共识,不针对supination做纠正。作为normal处理了。
3. 什么是cushion减震系列跑鞋
减震针对的是
1.落地动作生硬,跟部硬性着地
2.有脂肪垫或筋腱损伤
3.supination或高弓脚
所以,这是与normal-control,相平行的一个体系,可以一款鞋即是control,又是cushion。
4. 后跟着地 和 前掌着地
优秀而专业的跑步者,都是前掌着地,或者后跟只是轻轻的在地上点一下。
在鞋底有减震功能出现之前,人类都是这样跑步的。这对踝部和跟腱的力量要求很高,现代人都懒得去锻炼了,在后跟加减震材料了事。如果你是前掌着地,那么上面说的control系列需求会不那么严重。鞋子重量也可以减少很多。
[via]https://bbs.hupu.com/649093.html[/via]
评论